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豚草
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别名:豕草 普通豚草 艾叶破布草 美洲艾
分类地位:菊科(Asteraceae Bercht. & J. Presl)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棱,被疏生密糙毛。
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上部叶互生,无柄,羽状分裂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雌头状花序无花序梗,在雄头花序下面或在下部叶腋单生,或2~3个密集成团伞状。花期8~9月,果期9~10月,果为瘦果呈倒卵形。
地理分布
原产北美,现广布世界大部分地区, 如中国、缅甸、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德国、意大利、瑞澳大利亚等国家。现在中国也广泛分布,分布于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以沈阳、铁岭、丹东、南京、南昌、武汉等市发生严重,形成沈阳——铁岭——丹东、南京——武汉——南昌为发生、传播、蔓延中心。
入侵危害
①豚草的潜在危害相当严重,可以混杂所有旱地作物,特别是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能导致作物大面积草荒,以致绝收。
②同时豚草的花粉会引起人过敏性变态反应,易导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热症”。病轻引起咳嗽、哮喘;严重情况,可引起肺气肿,而且感染以后会年年复发,且一年比一年加重。
防治方法
①机械防治:秋耕把种子埋入土中10厘米以下,豚草种子就不能萌发,春季当大量出苗时进行春耙,可消灭大部分豚草幼苗;
②生物防治:从北美引进豚草条纹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 F.),大量繁殖使其蚕食田间的豚草;
③化学防治:采用常规的化学方法防治,随见效快,但费用高,污染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