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克氏原螯虾

学名:Procambarus clarkia

别名:克氏原螯虾  红螯虾  淡水小龙虾  红色沼泽螯虾  

分类地位:十足目鳌虾科原螯虾属  

形态特征

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整体颜色包括红色、红棕色、粉红色。背部是酱暗红色,两侧是粉红色,带有橘黄色或白色的斑点。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有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有颗粒。额剑具有侧棘或额剑端部具有刻痕。爪子是暗红色与黑色,有亮桔红色或微红色结节。幼虫和雌性的爪子的背景颜色可以是黑褐色、头顶尖长,经常有轻微刺或结节,结节通常具锋利的脊椎。

地理分布

20 世纪 20 年代,克氏原螯虾由日本传入我国的南京、涤县一带。随着人为的传播,逐渐扩散到安徽、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成为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常见种和重要的水产资源入侵危害。我省渭河支流黑河、新河、太平河、洨河、潏河有克氏原螯虾分布。

入侵危害

①克氏原螯虾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喜掘洞穴,对农作物、池埂及农田水利有一定破坏作用,降低入侵地区当地物种多样性,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控制克氏原螯虾的物理方法包括使用陷阱、长袋网、捕鱼网、电虾。

化学控制:在实验室和大规模的野外实验中含有有机磷酸酯的杀虫剂能有效 控制克氏原螯虾。

生物控制:控制克氏原螯虾可由原产地引进天敌到克氏原螯虾危害地区释放限制克氏原螯虾的种群增殖以求建立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