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本信息

名称:苹果绵蚜

学名: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

别名:赤砑  血色蚜虫  

分类地位:半翅目  瘿绵蚜科  绵蚜属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1.7mm~2.2mm,暗赤褐色,触角有6节,1~2节较短,第3节较长,第3节长度是第4节的3倍。1对腹管退化,呈略微隆起的圆形裂口,位于5~6节两腹节间之背面两侧。无次生感觉器,体多蜡腺,能分泌白色棉絮状蜡质。有翅孤雌蚜:体长约2.0mm,前胸黑褐色,翅透明,展5.5mm,触角6节,腹部膨大,有绵毛。有性雌蚜:体长约1.0mm,黄褐色,触角5节,头和触角淡黄绿色,腹部赤色。有性雄蚜:体长约0.6mm,淡绿色,触角5节,无口吻,胸部黄绿色,各节中央部突起,有沟痕。若虫共4龄。1龄若蚜体长约0.6mm,黄褐至赤褐色,体形略圆筒形,稍扁平,末端较宽,口器细长,伸出尾端之外,身体覆盖一层蜡质物;2齡若蚜体长约0.7mm,赤褐色,体形略楔形;3龄若蚜体长约1.0mm,赤褐色,体形呈圆锥形;4龄若蚜体长约1.4mm,赤褐色,体形似成虫。卵细长,长约0.5mm,宽约0.2mm,初产黄色,后变褐色,卵面平滑有光泽,外被白粉。

地理分布

苹果绵蚜原产于美洲,目前全球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70多个国家,1914年传入我国山东威海,目前在国内山东、天津、河北、陕西、河南、辽宁、江苏、云南、西藏等苹果产区均有分布。

入侵危害

苹果绵蚜主要寄主包括苹果树、山楂、洋梨、花红和山荆子等在田间靠有翅蚜自身爬行及迁飞,或借风力扩大传播距离,另外还可附着在农事工具上或靠剪枝、疏瓜疏果等农事操作而人为扩散。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包装物、果箱、果筐等的异地运输。

危害:(1)吸食植物汁液:苹果绵蚜以苹果树叶片和嫩枝的汁液为食,大量吸食植物汁液会严重削弱苹果树的营养供应,导致叶片黄化、干燥、变形甚至落叶,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2)分泌蜜露:苹果绵蚜在吸食植物汁液的过程中会分泌蜜露,蜜露的大量堆积会滋生黑霉菌,导致果实表面覆盖黑色霉斑,降低果实的市场价值。(3)传播病毒:苹果绵蚜还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媒介,在吸食感染病毒的植物后,可以将病毒传播给健康植物,引起多种病毒病害,如苹果矮小病毒、苹果脆叶病毒等,对苹果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4)破坏果皮:苹果绵蚜在繁殖和生长过程中也会钻入果皮,在果实表面形成小缺口,进而导致果实裂皮、感染真菌病害,增加水分蒸发和病原菌入侵的机会。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合理施肥,加强对苹果树的足量矿质元素补给,保持土壤湿润、通风透光,及时摘除虚弱残枝与落叶,提高苹果树的抗性,减少绵蚜的发生。②在绵蚜密集的苹果树枝条上使用喷水或喷气装置,把绵蚜冲落果树,通过高压水力或气流的作用将它们清除。

2)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和天敌复合体对绵蚜进行生物防治。常用的天敌包括寄生蜂、瓢虫、蚜虫捕食者等。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绵蚜种群,降低其数量。

3)化学防治:①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杀虫剂,并按照标签指导进行正确使用。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杀虫剂的残留和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②可将合适的杀虫剂稀释后喷洒在叶片和枝条上,注意喷洒药剂的时间、浓度和频次,以充分接触和防治绵蚜。